金融服务
自有人类社会以来,金融交易就是必不可少的经济活动,涉及货币、证券、保险、抵押、捐赠等诸多行业。交易角色和交易功能的不同,反映出不同的生产关系。通过金融交易,可以优化社会运转效率,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可以说,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离不开交易形式的演变。
传统交易本质上交换的是物品价值的所属权。为了完成一些贵重商品的交易(例如房屋、车辆的所属权),往往需要十分繁琐的中间环节,同时需要中介和担保机构参与其中。这是因为,交易双方往往存在着不能充分互信的情况。一方面,要证实合法的价值所属权并不简单,往往需要开具各种证明材料,存在造假的可能;另一方面,价值不能直接进行交换,同样需要繁琐的手续,在这个过程中存在较多的篡改风险。
为了确保金融交易的可靠完成,出现了中介和担保机构这样的经济角色。它们通过提供信任保障服务,提高了社会经济活动的效率。但现有的第三方中介机制往往存在成本高、时间周期长、流程复杂、容易出错等缺点。金融领域长期存在提高交易效率的迫切需求。
区块链技术可以为金融服务提供有效、可信的所属权证明,以及相当可靠的合约确保机制。
银行业金融管理
银行从角色上,一般分为中央银行(央行)和普通银行。
中央银行的两大职能是“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和“维护金融稳定”(《金融的本质》,伯克南,中信出版社,2014 年出版),主要手段就是管理各种证券和利率。央行的存在,为整个社会的金融体系提供了最终的信用担保。
普通银行业则往往基于央行的信用,作为中介和担保方,来协助完成多方的金融交易。
银行活动主要包括发行货币、完成存贷款等功能。银行必须确保交易的确定性,必须确立自身的可靠信用地位。传统的金融系统为了完成上述功能,采用了极为复杂的软件和硬件方案,建设和维护成本都十分昂贵。即便如此,这些系统仍然存在诸多缺陷,例如某些场景下交易时延过大;难以避免利用系统漏洞进行的攻击和金融欺诈等。
此外,在目前金融系统流程中,商家为了完成交易,还常常需要经由额外的支付企业进行处理。这些实际上都极大增加了现有金融交易的成本。
区块链技术的出现,被认为是有可能促使这一行业发生革命性变化的“奇点”。除了众所周知的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实验之外,还有诸多金融机构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
欧洲央行评估区块链在证券交易后结算的应用
目前,全球证券交易后的处理过程十分复杂,清算行为成本约 50-100 亿美元,交易后分析、对账和处理费用超过 200 亿美金。
来自欧洲央行的一份报告显示,区块链作为分布式账本技术,可以很好地节约对账的成本,同时简化交易过程。相对原先的交易过程,可以近乎实时的变更证券的所有权。
来源:欧洲央行报告:《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ies in securities post-trading》,https://www.ecb.europa.eu/pub/pdf/scpops/ecbop172.en.pdf
中国人民银行投入区块链研究
2016 年,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发布消息,称深入研究了数字货币涉及的相关技术,包括区块链技术、移动支付、可信可控云计算、密码算法、安全芯片等,被认为积极关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
实际上,央行对于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很早便已开展。
2014 年,央行成立发行数字货币的专门研究小组对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进行研究,次年形成研究报告。
2016 年 1 月 20 日,央行专门组织了“数字货币研讨会”,邀请了业内的区块链技术专家就数字货币发行的总体框架、演进、以及国家加密货币等话题进行了研讨。会后,发布对我国银行业数字货币的战略性发展思路,提出要早日发行数字货币,并利用数字货币相关技术来打击金融犯罪活动。
2016 年 12 月,央行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初步公开设计为“由央行主导,在保持实物现金发行的同时发行以加密算法为基础的数字货币,M0(流通中的现金)的一部分由数字货币构成。为充分保障数字货币的安全性,发行者可采用安全芯片为载体来保护密钥和算法运算过程的安全”。
加拿大银行提出新的数字货币
2016 年 6 月,加拿大央行公开正在开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版加拿大元(名称为 CAD 币),以允许用户使用加元来兑换该数字货币。经过验证的对手方将会处理货币交易;另外,如果需要,银行将保留销毁 CAD 币的权利。
发行 CAD 币是更大的一个探索型科技项目 Jasper 的一部分。除了加拿大央行外,据悉,蒙特利尔银行、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加拿大丰业银行、多伦多道明银行等多家机构也都参与了该项目。
来源:金融时报- Canada experiments with digital dollar on blockchain,2016-06-16。
英国央行实现 RSCoin
英国央行在数字化货币方面进展十分突出,已经实现了基于分布式账本平台的数字化货币系统,RSCoin。旨在强化本国经济及国际贸易。
RSCoin 目标是提供一个由中央银行控制的数字货币,采用了双层链架构、改进版的两阶段提交(Two Phase Commitment),以及多链之间的交叉验证机制。该货币具备防篡改和防伪造的特性。
因为该系统主要是央行和下属银行之间使用,通过提前建立一定的信任基础,可以提供较好的处理性能。
英国央行对 RSCoin 进行了推广,希望能尽快普及该数字货币,以带来节约经济成本、促进经济发展的效果。同时,英国央行认为,数字货币相对传统货币更适合国际贸易等场景。
日本政府取消比特币消费税
2017 年 3 月 27 日,日本国会通过《2017 税务改革法案》,该法案将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定义为货币等价物,可以用于数字支付和转账。
法案于 2017 年 7 月 1 日生效,销售数字货币不必再缴纳 8% 的消费税。
中国邮储银行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核心业务系统
2016 年 10 月,中国邮储银行宣布携手 IBM 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资产托管系统,是中国银行业首次将区块链技术成功应用于核心业务系统。
新的业务系统免去了重复的信用校验过程,将原有业务环节缩短了约 60-80% 的时间,提高了信用交易的效率。
SWIFT 完成跨银行的分布式账本验证
2018 年 3 月,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完成了涉及到 34 家银行的分布式账本验证。验证重点关注基于超级账本项目的分布式账本技术能否满足监管、安全、隐私性等方面的需求。验证表明分布式账本技术可以满足自动化的资产管理需求,为未来多银行间合作提供重要支撑。
SWIFT 研发中心负责人 Damien Vanderveken 称:“验证进行的相当不错,证实了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巨大进展,尤其是超级账本 Fabric 项目 1.0(The PoC went extremely well, proving the fantastic progress that has been made with DLT and the Hyperledger Fabric 1.0 in particular)”。
各种新型支付业务
基于区块链技术,出现了大量的创新支付企业,这些支付企业展示了利用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巨大商业优势。
- Abra:区块链数字钱包,以近乎实时的速度进行跨境支付,无需银行账户,实现不同币种的兑换,融资超过千万美金。
- Bitwage:基于比特币区块链的跨境工资支付平台,可以实现每小时的工资支付,方便跨国企业进行工资管理。
- BitPOS:澳大利亚创业企业,提供基于比特币的低成本的快捷线上支付。
- Circle:由区块链充当支付网络,允许用户进行跨币种、跨境的快速汇款。Circle 获得了来自 IDG、百度的超过 6000 万美金的 D 轮投资。
- Ripple:实现跨境的多币种、低成本、实时交易,引入了网关概念(类似银行),结构偏中心化。
证券交易
证券交易包括交易执行环节和交易后处理环节。
交易环节本身相对简单,主要是由交易系统(高性能实时处理系统)完成电子数据库中内容的变更。中心化的验证系统往往极为复杂和昂贵。交易指令执行后的结算和清算环节也十分复杂,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并且容易出错。
目前来看,基于区块链的处理系统还难以实现海量交易系统所需要的性能(典型性能为每秒一万笔以上成交,日处理能力超过五千万笔委托、三千万笔成交)。但在交易的审核和清算环节,区块链技术存在诸多的优势,可以极大降低处理时间,同时减少人工的参与。
咨询公司 Oliver Wyman 在给 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提供的研究报告中预计,全球清算行为成本约 50~100 亿美元,结算成本、托管成本和担保物管理成本 400~450 亿美元(390 亿美元为托管链的市场主体成本),而交易后流程数据及分析花费 200~250 亿美元。
2015 年 10 月,美国纳斯达克(Nasdaq)证券交易所推出区块链平台 Nasdaq Linq,实现主要面向一级市场的股票交易流程。通过该平台进行股票发行的发行者将享有“数字化”的所有权。
其它相关案例还包括:
- BitShare 推出基于区块链的证券发行平台,号称每秒达到 10 万笔交易。
- DAH 为金融市场交易提供基于区块链的交易系统。获得澳洲证交所项目。
- Symbiont 帮助金融企业创建存储于区块链的智能债券,当条件符合时,清算立即执行。
- Overstock.com 推出基于区块链的私有和公开股权交易“T0”平台,提出“交易即结算”(The trade is the settlement)的理念,主要目标是建立证券交易实时清算结算的全新系统。
- 高盛为一种叫做“SETLcoin”的新虚拟货币申请专利,用于为股票和债券等资产交易提供“近乎立即执行和结算”的服务。
众筹管理
ICO(Initial Coin Offering)是一种基于加密货币的新型众筹管理方式。项目发起方通过售卖项目早期的加密货币向外界融资,当项目上线后,如果能否得以健康成长,加密货币价格上溢,投资者可以获得回报,并且可以选择任何时候卖出这些货币而退出。
最早的 ICO 出现在 2013 年 6 月,万事达币(MSC)在 Bitcointalk 论坛上众筹 5000 个比特币。虽然,很可惜该项目后来并没有成功,但开启了 ICO 的浪潮。
2014 年,比较出名的如比特股 Bitshares 和以太坊 Ethereum 先后发起 ICO,并且随着平台自身的发展,投资者获取了大量的回报。
2016 年 4 月 30 日上线的 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项目,试图打造基于以太坊的众筹平台,更是一度创下历史最高的融资记录,数额超过 1.6 亿美金。该项目暴露出这种创新形式的组织者们在应对安全风险时候缺乏足够的应对经验。6 月 12 日,有技术人员报告合约执行过程中存在软件漏洞,但很遗憾并未得到组织的重视和及时修复。四天后,黑客利用漏洞转移了 360 万枚以太币,当时价值超过 5000 万美金。虽然最后采用了一些技术手段来挽回经济损失,但该事件毫无疑问给以太坊平台带来了负面影响,也给 ICO 这种新模式的流程管理敲响了警钟。
2017 年开始,传统风投基金也开始尝试用 ICO 来募集资金。Blockchain Capital 在 2017 年发行的一支基金创新地采用了传统方式加 ICO 的混合方式进行募资,其中传统部分规模 4000 万美元,ICO 部分规模 1000 万美元。4 月 10 日,ICO 部分 1000 万美元的募集目标在启动后六小时内全部完成。
随着 ICO 的火热发展,大量欺诈性的项目出现,有的项目仅有一个粗糙的白皮书,有的项目甚至连白皮书都没有,在部分媒体和投资者的炒作下,吸引了众多资金的投入,2017 年全球有超过 40 亿美金投入到 ICO 当中。然而,下半年开始,大量 ICO 项目因为无法完成预设目标而破灭,无论欧美还是亚洲都出现了大量项目组织方跑路的情况,这被认为是第一次 ICO 泡沫的结束。
同期,各国监管部门开始介入,要么直接禁止 ICO 活动,要么纳入监管体系。2017年 8 月 28 日,美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谨防 ICO 骗局的警告;9 月 4 日,中国人民银行(央行)等7部门发文定调,ICO 为“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应立即停止。
客观来看,用 ICO 方式进行众筹相对灵活。但目前 ICO 在形式还缺少明确的法律定位和监管流程,普通投资者也很难对项目的商业模式和科技含量进行准确把握,是一件风险远大于收益的事情。
Telegram 在 2018 年初通过两轮 ICO 共募集资金 17 亿美金,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二轮时已经明确限制最低投资门槛为 100 万美元。
ICO 形式要想健康发展,一方面必须强化项目自身的管理,如信息的真实公开和接受公开机构的监督审查;另一方面,投资者必须从商业场景、技术实力、团队等各方面对项目进行全面评估,而不是盲目跟从。